《春节序曲》 热闹欢腾过新年

2019-02-11 10:43:40 | 武汉热线 | www.whrx.net

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,在“年味儿”最浓的除夕之夜,一家人围坐在家中看“春晚”也成为不少家庭的传统。为了达到最好的演出效果,每年登上央视春晚的节目都要经过多次审查,出演的明星也变化频繁,但《春节序曲》却因其极具热闹欢庆的气氛而一再受到“春晚”青睐,几乎年年都出现在央视春晚的各个环节中,现已成为了“春晚”的一大标志。

著名作曲家李焕之  图据新华社

《春节序曲》诞生于1955—1956年间,是著名作曲家李焕之创作的管弦乐曲《春节组曲》中的第一乐章,也是《春节组曲》的序曲,正式名称为《春节组曲 第一乐章·序曲——大秧歌》。此曲以李焕之在延安过春节时的生活情景和感受为创作灵感,展现了陕北人民欢度春节时热闹欢腾、团结友爱的动人场景。

《春节序曲》从酝酿到问世历时多年,1938年作曲家李焕之在延安鲁艺就读,后来毕业留校任教,他深入陕北农村采风,陕北秧歌丰富的民间音乐素材例如“大摆队”“转九曲”“大场”“小场”等等,赋予了李焕之丰富的创作灵感和养料,在延安举办的新春音乐会上,他将《春节序曲》的初稿编排演奏,受到了广泛好评,之后,他又将乐曲进行多次修改完善,《春节序曲》才最终面世。

此曲汲取了陕北秧歌的节奏和音调,采用五声调式,让人感受到了黄土高原的质朴风情。曲式结构为引子-A-B-A的复三部曲式,整体呈现中国传统音乐特有的“起承转合”结构,在引子的开始,也就是乐曲的“起”部分,李焕之以3—2—1这三个短小的音符为动机,令其不断发展、变换节奏,令乐曲展现出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欢快的律动,管弦乐和锣鼓齐奏,营造了明快热烈、锣鼓喧天的场景。紧接着,在引子的后半部分,李焕之虽然延续了前半部分的热闹气氛,但在其中增加了木管乐器与乐队之间的“交替问答”形成呼应,乐器之间的强弱对比动感十足,更好地引入了主题部分。

乐曲的第一部分(A)是引子乐思的发展和扩充,同时也担当着乐曲“承”——承上启下的使命,这一部分是对延安人民集体跳“大秧歌”场景的描绘,李焕之采用了一连串密集的节奏模拟秧歌的快速舞步,音符的旋律线条呈小波浪形状,仿佛手中飞舞的彩绸,与秧歌队员的舞姿相映成趣,延续了引子部分喜气洋洋的热烈气氛。第二部分(B)则是乐曲的转折部分,它与第一部分有着不小的对比,首先是节奏上,与第一部分快速热烈的速度不同,第二部分采用了中速、行板的节奏,音乐的情绪也由激烈欢快转换为温暖抒情,其次,音符由快速密集变成徐缓稀疏,音域也降低了不少,此外,在这部分还减少了乐队与锣鼓的齐奏,更多采用的是单一乐器或乐器组的独奏,其他乐器偶尔地点缀增添了情趣。第三部分(A1)是乐曲的结尾,也是乐曲的变化再现,李焕之对乐曲主题数次“加花”变奏是对乐曲主题的再次深化,增加的民族打击乐器让乐曲的气氛更加热烈,音符的快速跑动令乐曲的情绪推向高潮,最后回归到了热闹欢腾的氛围中并完满结束,体现了乐曲中的“合”。

《春节序曲》作为中国民族交响乐中的经典之作,有不少演奏的版本,大家最耳熟能详的有管弦乐演奏版和民乐演奏版。管弦乐版为乐曲创作的初始版本,弦乐厚重深情,木管轻盈俏皮,铜管气势逼人,乐器之间组合产生的音乐色彩浓郁丰富,曲风优美华丽,浓郁绚丽。而民乐版则是以笛、笙、二胡、唢呐等中国民族乐器演奏的改编版本,竹笛清脆俏丽,二胡悠扬深沉,唢呐高亢激越,《春节序曲》虽不是为民乐合奏而作,但民乐版的演奏却能让人感受到扑面而来的质朴秀丽。

李焕之的《春节序曲》是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创作技法的完美结合,它不是对西方作品的临摹和复制,而是以西方创作手法为载体,将中国音乐的血肉融入其中,可谓是中国民族交响音乐道路的开山之作。

随着这么多年春晚的播出,《春节序曲》早已融进了人们的心中,流淌进了人们的血液,每当熟悉的旋律响起,不止在提醒着我们辞旧迎新,也让心中“团圆”的种子生根发芽。

1
来源:成都日报 作者:秦懿 编辑:武汉热线
网友评论
武汉资讯
本网简介 | 服务协议 | 营销推广 | 本网招聘 | 友情链接 | 联系我们
武汉热线 WWW.WHRX.NET
Copyright© 2012-2023 WHRX.NET All Rights Reserved.
版权所有